一、公司一季度降价幅度?未来碳碳热场价格的走向如何?
答:为推动行业降低成本,扩大材料应用范围,公司持续降本,以提高市场占有率。公司产品单价维持年降10%左右,一季度新签订单根据产品种类不同,降价幅度有所不同,综合新老订单碳/碳产品平均售价约超76万/吨。公司预判下半年随着国产碳纤维产能的释放,碳纤维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有所改善。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,扩大材料应用范围,推动行业降本增效。公司的战略是拟通过持续降本让利策略,提升碳/碳材料对传统材料的替代,为下游客户实现持续的降本增效,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、快速发展。
二、后续竞争格局怎样?
答:公司围绕碳基复合材料打造平台性研发企业,在半导体、高温热处理、汽车制动,氢能领域皆有布局。1、向高端高纯产品延伸:提升品质,扩大半导体领域业务。公司高纯工艺进一步优化,去年突破灰分小于10ppm制备能力,2021年半导体领域业务增速快于光伏,预计2022年增速加快;2、向热工领域延伸:主要针对纯度要求不高但成本要求较高的领域;3、横向拓展:主要是晶硅热场用高纯高效的保温材料等。
三、碳纤维的供应情况?国产碳纤维和进口产品的差距?
答:近年来,国产碳纤维扩产力度较大,目前供应情况较为稳定,预计下半年国产碳纤维产能释放,供给会相对改善,公司预判碳纤维价格会有所降低,但价格下降的幅度同时需要关注上游原材料丙烯晴的价格走势。国产碳纤维和进口产品比较,进口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。公司目前主要国产碳纤维供应厂家为中复神鹰,公司是中复神鹰的战略合作伙伴,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合作方式为长协锁量。公司也加大了纤维选型等方面工作,以保障原材料供应。
四、公司在碳化硅领域产品的应用情况?
答:公司与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开展技术及商务合作:双方基于在各自材料及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,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联合研制,共同研发满足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应用的热场材料、保温材料与粉体材料。有利于公司产品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推广和应用,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,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。公司的第三代半导体用高纯保温材料可实现进口替代。
五、刹车盘创收规模预期?定价方式和盈利能力的展望?产能准备情况?
答:公司持续实现产品降本,目前已具备50万盘产能储备,正与主机车厂深入接触,进行装车试验,预计今年上半年有一家定点企业,下半年有一家定点企业,预计明年会形成批量销售。刹车盘为标准化产品,毛利率相对光伏、半导体热场会低一点。
六、公司定增项目产能释放节奏?可转债项目600吨后续扩张产能能到多少?
答:公司前期以自有资金投入定增项目,预计在2022年Q2末设备安装进场,公司希望今年有超过一半的产能释放。因为沉积工艺在优化,产品种类在丰富,可转债项目产能未来预计有20%左右的提升空间。
七、氢气产能的数据情况?
答:氢气公司正进行5000立方/小时尾气处理产能建设,项目完成后,每小时可产3000立方氢气、每小时回收1000立方天然气,预计年底投产。
八、公司Q1扣非净利润有小幅环比下降的原因?合同负债比较小的原因?
答:公司Q1扣非净利润有小幅环比下降是因为毛利率下降,转债和股权激励的费用支出有环比增加。合同负债和客户付款方式有关。前几年供需紧张,客户会用预付款锁量,现在随着我们扩产供需进一步改善。
九、N型热场产品和P型产品成本和售价的情况?去年N型热场产品销售占比?
答:N型热场产品定价比P型高约10~15%,成本有5~10%的增加。去年N型热场产品占比10%左右。当前硅片正处于从P型向N型迭代的阶段,由于N型硅片纯度要求更高,在热场环节需要在后端增加纯化设备,公司定增项目规划年产1500吨大尺寸高纯先进碳基复合材料,面向N型硅片热场和半导体热场等前瞻性布局,随着N性硅片占比提升,公司希望在N型硅片热场环节实现量利齐升和市占率提升。
十、公司Q1和Q2的出货量情况?
答:公司Q1 产量约560左右吨,销量约580吨左右。目前来看Q2需求旺盛,满产交付。
十一、碳纸工艺和客户情况?
答:碳纸主要为进口,主要工艺:碳纤维的处理和分散,形成碳纤维分散体、抄纸工艺、加树脂烧结、碳化、固化、石墨化。公司已经突破碳纸的原纸制造工艺,产品经疏水性、电导性测试,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。碳纸主要面向电堆客户。
十二、公司产品替代率情况?
答:坩埚、导流筒外屏替代率90%左右,保温筒替代率60%左右,导流筒内屏和加热器是5%以内。近年来,导流筒内屏、埚托、中轴替代率增长较大,加热器Q4会有些增长。加热器方面,公司做了新的设计方案,电阻率做了调整改进,能达到石墨效果,目前正在测试寿命,预计Q3完成测试。
★ 每日复盘,公众号搜索“龙头捕手”★

【捕风社提示】
所有资料仅为投资笔记,不构成交易建议;
题材挖掘均为小作文,重点看资金进入;
在正确的时机买入强势题材的龙头股;
然后空仓等待下一个龙头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