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2021-2022年,干法湿法产能
A:现有产能16亿平,10亿湿法、6亿干法,已经满产;
未来规划产能,4-5年的规划,2025年预计达到70亿平,其中50亿
总计15亿平
今年年底达到30亿平,未来每年新增15亿平的产能,建设后将逐渐爬坡;
出货量,下半年开始新增5亿平出货,3亿湿法、2亿干法,未来新增10亿平出货量/年,10亿出货和15亿新增产能的差异在于,收得率,约75%;基膜出货量越大整体
Q:和恩捷股份对比,星源材质的切片损耗量更大?
A:干法收得率极限情况为60%,涂覆比例占比越高终端出货量就越(比友商),全部为基膜的情况下,一次风切的情况下,收得率可以达到85%-90%;
Q:单平净利指标?
A:近两年持续上升,海外客户占比提升,涂覆隔膜出货量提升,2021年,2毛多,2022年一季度在4毛+,后续仍有提升;单从湿法来看,成本控制,客户结构来看,单平净利水平不低于友商;干法相对较低,在磷酸铁锂
Q:2022Q1湿法涂覆比例,比基膜贵多少?
A:一层涂覆,贵4毛;多层涂覆更高,有的几元不等,甚至最高的可高出1美元,
Q:国产设备占比?
A:湿法隔膜整线为进口设备(部分小环节为国产),干法隔膜基本全面国产化;
Q:公司预计到何时隔膜供需关系
A:未来至少2年之内供需依然较为紧张,海外市场隔膜供需更紧张,进入海外供应链的隔膜厂有限,且海外扩产速度较慢;价格趋势看,海外市场相对稳定,有一定的年降需求,大概每年5%(大客户供需宽松时可能10%),国内目前价格趋于稳定,部分客户有涨价,不会出现过去几年断崖式下降的情况;
Q:疫情的影响
A:目前三个工厂,深圳、合肥、常州;80%产能在常州,下游客户停产,以宁德为例,供给占比相对较小,目前公司供给的主要是LG,以海外工厂为主;目前上海和国内的疫情,影响较小,订单饱满,未来一段时间依然饱满;
Q:原材料的进口影响
A:原材料端没有收到影响;
补充,研发投入在第五代隔膜技术,在部分设备环节的国产化率等,控制成本方面做出了较多努力;
Q:干湿法毛利率?
A:湿法、干法、问询函中答复得非常清楚;常州产线,80多米的单线产能可以做到1.3亿平,其他部分产线60多米的可以达到1亿左右;涂覆隔膜盈利能力更高,毛利虽然略低于湿法,单平价值量更高;干法隔膜在30-40%,湿法在40%-50%,
Q:Q3时期的湿法隔膜毛利率46%,涂覆和干法为27%,;
A:当时涂覆隔膜刚刚起量,成本端控制还有限,随着产能扩张涂覆隔膜的毛利率显著提升,可以参考2021年年报的数据;
Q:新型锂电池技术对隔膜市场的影响?
A:半固体对于基膜的需求没有影响,对于涂覆有不同涂覆类型的影响,需要不同类型的涂覆材料,目前公司的研发也在跟进;固态电池目前来看还很遥远;
Q:行业目前都在激进扩张阶段,对毛利的影响,竞争格局的变化?
A:行业资产投入较高,扩产周期也比较慢,行业需要对隔膜环节有40%的毛利的合理性,以满足产业的研发、产能的需求;
Q:2020年毛利低于恩捷的主要原因?
A:湿法还未大幅量产,收得率、成本控制等方面还需要一个过程;
Q:降本增效的路径?
A:提升生产效率,幅宽、车数、涂覆车数,国产化率(包括设备和材料),新技术积累(新涂覆材料)
Q:LG的份额?LG订单指引和公司供给增速的不一致?
A:目前是LG内地最大的湿法隔膜供应商,单月出货量2000万平/月,其次出货量最大的还有特斯拉;LG动力增速20%,公司对LG的供应是成3倍增长的(较2021年)
Q:其他友商?恒力?
A:恒力,涉足市场的决心,以及设备供应采购也难稳定;隔膜基础门槛较好,对设备的理解和使用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;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对于新进入者有相当大的难度;
Q:干法的需求?储能市场
A:干法需求在2021年有显著提升;公司干法也在少量扩产,今年新增8-10亿产能;星源的路线是干法湿法并重,公司的85亿平隔膜扩产规划中,湿法70亿平是规划到2026年,干法15亿平的规划只到2023年,干法的设备自主可控度高,可以随时扩产;干法供给LG的一半以上均用于储能电池,国外发展较国内更快;干法隔膜供给储能时价格较低,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更高,星源在技术、设备成本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;动力电池方面,公司是LG、比亚迪干法最大的供应商,在储能电池方面也在快速出货;
【调研社提示】
所有资料仅为投资笔记,不构成投资建议;
所有调研和报告仅为他人观点,重点是取其精华;
最大的风险就是买入你不熟悉的公司;
在正确的时机买入比什么都重要。
评论